时间:2023-12-10 | 栏目:乡村振兴 | 点击:次
导语: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的战略工程。要建设新时代新农村新面貌,实现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在实施乡村振兴中,产业兴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,是基础所在。因此,必须让经济发展起来,实现产业兴旺。要突破“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”以及“农业的功能就是提高农产品”的传统思维模式,最重要的举措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PART/1
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
“仓库充足才知礼节,衣食丰盈方知荣辱。”这句话表明了只有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,人们才能关注礼仪、重视荣誉和耻辱,从而有效地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在产业发展方面,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“量身定制”个性化产业发展方案,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、已有产业现状、潜在市场空间、现有新型经营主体及带动能力等条件,着力培育可持续的高效益的乡村产业经济新形态。
针对农村地域广泛、人口众多、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问题,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首要条件,在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农业方面积极推进。依靠现有资源和要素条件,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引导农民积极适应市场竞争,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项目,并致力于解决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,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。
PART/2
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
农村的繁荣与农民的富裕,关键在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必须建立兴旺的农村产业和现代化的农业作为基础,并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推进。在此过程中,不仅需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,还需全面拓展生产、生活和生态功能。
当前,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。各地应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,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加速新技术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,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。同时也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,促进企业整合聚集以推动农产品生产、加工流通、农资销售和休闲旅游等领域的发展。此外还要将生态资源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并着力推动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。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,并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。
PART/3
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
乡村振兴战略中,产业兴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支撑作用。与以往不同,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需要新思路、新举措,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,构建新机制、搭建新平台、培育新业态,形成新动能。各地各部门应提高政治站位,增强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将乡村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建立城乡产业配套、互补、协调发展长效机制,并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,聚焦、聚神、聚力抓好落实。坚定不移推进乡村产业发展,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。
PART/4
乡村振兴,产业兴旺是关键
我们必须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提高农业创新力、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,着力提高农业创新力、竞争力、全要素生产率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水平,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加快实现产业兴旺,这无疑对于加快乡村振兴发展、重塑城乡关系,对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、实现生活富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PART/5
近年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
01发展目标
到2020年,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,产业链条完整、功能多样、业态丰富、利益联结紧密、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,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,农民收入持续增加,农村活力显著增强。
02功能多样
实现农村生态化、绿色化、特色化,提升农业的功能外延。
03产业链条完整
将农业生产、农产品加工、销售连接,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平台。
04业态丰富
发展特色旅游村镇,开展现代化产购销活动,形成丰富的产业业态。
05利益联结紧密
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、龙头企业及工商资本间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。
06产城融合更加协调
到2020年,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,产业链条完整、功能多样、业态丰富、利益联结紧密、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,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,农民收入持续增加,农村活力显著增强。
PART/6
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标
0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
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,重点保护耕地数量、质量和生态等要素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
02坚持因地制宜
处理好生态和保护生态的关系,推进生态社会文明建设,分类指导,探索不同地区、不同产业融合模式。
03保障农民利益
坚持尊重农民意愿,强化利益联结,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。
04坚持市场导向
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营造良好市场环境,加快培育市场主体。
05坚持改革创新
坚持改革创新,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,激发融合发展活力。
06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
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,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,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。
PART/7
农村产业融合的七个基本要素
01特色农产品
依托农产品的多种原料生产方式及特色,包括原产地、品种、生态环境和特种品种等,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。
02精深加工
以多元化的加工技艺为核心,包括特殊加工工艺、加工材质、文化传承、工匠精神等,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、特色技术、特色加工等有文化内涵及工艺在内的加工产品。
03文化创意方式
结合时尚、文化、消费产品的创造方式,提高产品的文化属性,从产品的包装、效果、体验和艺术价值等方面,塑造产品文化品牌。
04品牌营销
通过企业、电商、品牌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方式,推广产品品质和体验,实现品牌化营销,塑造其品牌影响力。
05推广销售方式
利用多种推广和销售手段,实现规模化销售、合作社销售、大型企业带动以及企业加盟的销售方式,促进品牌化营销。
06体验化消费方式
通过旅游引导,使游客实现多种方式的体验化,包括生活、参与生产、创造和产品消费的体验化,实现体验化的销售和消费。
PART/8
农村产业融合的“三方向六类型”
模型探究
01以一产为主导的二、三产融合发展模式
以“原产地特色+原材料加工”的消费驱动模式,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主要由一产带动二产和三产发展,实现特色农产品→加工→服务体验(旅游观光、休闲及度假、互联网应用、物流仓储、销售等)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。
02以二产加工为主导的一、三产融合发展模式(二三一模式)
以加工产业“加工产品+文化服务”为引领,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主要由二产带动一产和三产发展,实现农产品加工→特色手工艺品→文化传承(手艺及工匠等)的发展模式,促进加工产业在农产品转型升级中的积极推动作用。
03以三产为主导的融合发展模式(三二一模式)
(1)旅游引导的消费聚集模式
利用旅游聚集人气的优势,打造景观吸引核,促进人流带来消费,形成购买力和服务支撑。实现由三产(旅游业)带动一产和二产联合发展的带动模式。
(2)以科技手段带动的新产品开发模式
依托科技的先进生产力,开发科技应用和科技服务等功能,实现农业的附加价值提升,构建三产(科技业)带动一产和二产融合发展模式。
(3)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消费、人才聚集模式
以文化创意为核心,通过文创农产品的生产、以及文创功能模式的引入,构建三产(文化产业)带动一产和二产融合发展模式。
(4)以电商物流为引领的服务带动模式
主要以物流配送为核心,形成规模化生产、销售、服务网络体系,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,构建三产(服务业)带动一产和二产融合发展模式。
PART/9
产业融合的六大路径
0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
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。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、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。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乡建设的带动作用,培育农产品加工、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镇。
0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
以农牧结合、农林结合、循环发展为导向,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,发展高效、绿色农业,以高效益、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“一高三新”农业蓬勃发展,一些传统资源、农业废弃物被综合利用,激发农业潜力。主要为农业提升,调整农业发展结构。
03延伸农业产业链
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、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等方式,实现农副产业与市场流通、存储的有机衔接,构建一二产与三产业间的联系纽带,促进“农业+加工业”、“农业+服务业”融合,实现一二产、一三产、一二三产融合的目标。
0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
推动农业与旅游、教育、文化等产业的深入融合,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、生活功能拓展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创意农业、农耕体验以及乡村手工艺等,使之成为繁荣农村、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。
05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
发展农村新型创意业态,包括休闲观光、体验农业、养生养老、创意农业等旅游业态、优质林果、设施蔬菜、草食畜牧、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业态、农村电商、农产品定制等“互联网+”等新业态,促进“加工业+服务业”、“农业+加工业+服务业”融合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06引导产业集聚发展
依托一二三产在空间上的叠合发展,从建设种植基地→农产品加工制作→仓储智能管理→市场营销体系,构建“全产业链”发展模式,通过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发展加工和流通园区,配套相应的科研、培训、信息等平台,形成生产、加工、流通一体化的融合形式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PART/10
农村产业融合下“9+12+N+N”的产品体系
01产业融合九大建设工程
引导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,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、农民就业增收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,产业融合需布局九大建设工程。
02农旅融合的十二类产品
农旅融合产品可分为十二类,包括田园综合体、农业主题公园、休闲农业、文化创意农园、田园小镇、农业研学基地、休闲乡村旅游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农业康养基地、乡村民宿、主题牧场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。
03培育多种培育多种农业
培育多种农业经营主体,包括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、行业协会、龙头企业、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工商企业等多种主体,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,实现适合企业化经营、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业。
04构建利益联结机制
创新发展订单农业,鼓励发展股份合作。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,健全风险防范机制。
PART/11
农村一二三融合的服务支撑体系
01搭建公共服务平台
创建农村创业孵化平台,提供在线技术支持、定制化解决方案、创业服务;
打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;
由科研机构、行业协会、龙头企业等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;
加强消防、特种行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入,加强监管机制。
02创新农业金融服务
推广普惠金融和产业链金融模式,对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营销实施贷款试点、融资租赁,形成多种方式融资、农信贷与保险合作的农业多元化金融服务机制。
03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
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,引导多种主体在农村创业,促进科研人员到农村兼职,推动企业、科研机构科技创新。
04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
加强农村土地整治,促进水田水利设施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,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,构建三级物流网络体系,完善各项配套设施,促进农村宜居环境建设。
05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
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。